什么是“住改商”房屋?
“住改商”房屋,是指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上的住宅利用其沿街的地理位置优势,改住宅为商业经营、办公、生产等非住宅房屋用途的房屋。比如,咱们生活中常见的是将临街的房子用来开超市、开餐馆、卖杂货等等,这其实就是“住改商”。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业主不得擅自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可见,“住改商”房屋并非法律禁止的行为,如果属于合法的“住改商”,那么在征收补偿过程中,就需要按照“住改商”的标准予以补偿。
如何认定“住改商”房屋?
确定“住改商”的补偿标准,核心问题在于确定房屋性质,而确定房屋性质的依据是房屋的用途。在实践中,“住改商”的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纳税凭证。纳税凭证可以说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住房一直在从事生产经营。租赁协议。将房屋出租给他人,应提供租赁协议和相关收据、票据。
二是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等。这些可以直接认定房屋的实际用途,确定营业主体和地点。
三是经营时间。经营时间越长,说明“住改商”的性质越明显。
四是房屋实际使用状况。如果有些人办理了相关手续、证明、许可,但是没有用于实际经营,这种情况不能被认定为“住改商”。
如果能够符合以上条件,则应按照商业用房进行补偿。
如何补偿“住改商”房屋?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均没有对“住改商”性质房屋的补偿标准作出专门或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对住改商房屋的补偿标准一般高于居住用房屋的一到两倍。
此外,补偿项目还包括:装修、装潢等房屋添附费用;设备资产搬迁费用、折旧损失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员工遣散安置费用;搬迁奖励等促签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