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南京南捕厅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最近,搁置了三年的南捕厅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再次启动,有关部门说:力争在2013年底前完成拆迁。可是一周以来,不断有南捕厅的居民反映,这几天突然多了几个高音喇叭,每天播放八九个小时的拆迁政策,居民不堪其扰。(中国广播网6月6日)
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古街进行改造原本无可厚非,恢复老街旧貌,依托古迹对附近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这本应是传承悠久历史文明、弘扬老街文化的很好做法,不遗余力的推进拆迁工作也应该算是工作人员的本职所在,但这种“不择手段”的推进方式显然适得其反,不仅严重扰乱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甚至会让拆迁工作陷入僵局,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欠妥。
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拆迁政策真的能让大多数群众满意,即便不用这样的大肆宣传,自然群众会主动找上门来询问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一直走的是群众路线,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不知道负责拆迁推进的工作人员有没有想过,如果工作尚未开展就把自己和群众划到了“对立面”,分清“楚河汉界”,想好“三十六计”,这样群众真的会“买账”吗?
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工作人员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其一切言论、做法都会被贴上“政府”的“标签”。如果做事急功近利,不计后果,那么直接损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类似于拆迁这样一些“敏感”的工作,更应慎之又慎。笔者认为,工作人员更应多想办法将拆迁政策“润物无声”的传递给群众,而非搞这种“轰炸式”的“心理战术”。衣食住行本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换位思考,如果所采用的拆迁政策确实与现在的市场房价相差甚远,别说一天8小时的播放宣传,就是24小时不间断的循环播放,也未必能将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下去。
开展工作需要责任与担当,推进工作更需要智慧与方法。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党员干部更应注重培养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明确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而并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相信这样的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欢迎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