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都呆在自己房间里,或卧或坐。只有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打牌,正为了1毛钱争论不休。听到记者前来帮他们拍照,老人们立即起身朝大门涌来,很整齐地列队让记者拍照。记者按下快门后,老人们迫不及待的围过来争看这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时间定格于2012年5月28日,其背景建筑是南昌县夕阳红康老院的大门。
院长徐颖看着这些合影的老小孩,眼里一阵泛酸,因为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在“家”里合影留念。她租的房子到期了,即将在今年6月底被房东收回拆迁,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她和照片中的82位老人就要分开了。
夕阳红康老院内的部分老人们
●待业青年借20万元办养老院
得知南昌县夕阳红康老院(以下简称“夕阳红康老院”)即将被拆迁的消息,缘于不久前的一篇网帖。记者昨日按照帖子提供的地址,在南昌县莲塘镇公园路找到了夕阳红康老院。这是一个临街的大院子,院中两栋砖砌的橙色小楼显得有些陈旧,楼下摆放着各种健身器材。老人们或借器材锻炼身体,或扎堆闲聊说笑,悠然自得。
院长徐颖一直在电话前等消息,可一直到下午,也没有一点动静。为了找房子,她心力交瘁。
养老院是在2001年创建的,那时的徐颖待业在家。“当时看到邻居老大爷被儿女们这家推那家,没人管。我就想开一家养老院。”徐颖和朋友万红平合伙借了20万元,在南昌县体育馆小区租了一套房子,开办了养老院。
经营了两年时间,因为租期到了,徐颖找到了现在的地址。这里曾经是某单位房产,一直闲着,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
养老院刚搬到这里时,因为距离太远,只有10多位老人跟过来。她靠收费低、对老人好,在当地颇有名气,附近无人照顾的老人都慕名而来。该院成立11年来,先后有200多位孤寡老人走进这里,在徐颖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们平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徐颖说,目前养老院住了82位老人,大多数老人80岁左右,年纪最大的有95岁,是南昌县最大的民办养老院。
●老人们听说要搬家直上火
今年3月底,房东通知徐颖称租约到期了,要求他们在4月底前搬走。
徐颖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发起愁,而老人的生活也因此没安宁过。这不,记者在采访中也险遭老人一顿打。
“奶奶,记者要和您说说话。”徐院长弯下腰,对付奶奶大声说。付奶奶正跟着电视里的戏曲打拍子,84岁高龄的她有些耳背。
“来催我们搬房子的?”付奶奶没听清,惊恐地看了一眼,竟将记者误认为是房东单位的人。“打!”,她憋足气喊了一声,反手抓起拐棍,朝着记者劈头砸去。
一旁的护理阿姨见状,慌忙起身拦下,指手画脚地告诉她错怪了好人。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吓了记者一跳。
“老人们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早把康老院当成家。听说要搬,谁都舍不得,所以又急又气。”徐院长一脸歉意地解释道,自从要搬家的消息在养老院传开后,老人们也跟着她一起上火。“有的还吃不下饭了,我就说:‘没事没事,现在我正想办法呢。’”护理人员两个月来一直在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
92岁的张爷爷听说要搬家,闹起了情绪,不吃饭,刚喂了一口就说“吃饱了”,躺在床上不说话。护理人员赶紧跑过去,张爷爷最听她的话,“老姑娘”来喂饭,张爷爷乖乖地吃了一碗。
徐院长告诉记者,搬迁通知已下达了近两个月,“一听到有人来问搬迁的事,老人们就会很不安,常问什么时候搬走。”
●老人们说:“这里就是家”
“这里很好,我哪都不去。”刚才把记者误认成房东而准备“棍棒招待”的付奶奶,终于被护理人员解释明白,此刻,她拉着记者的手,一再强调说“对不起”。
付奶奶是2010年入院。当年她摔折了右腿,子女却由于工作忙,无法照顾,因此把老人送到家附近的夕阳红康老院调养,准备等老人康复后再接回家。然而,令付家子女没有想到的是,付奶奶居然在康老院住起了“瘾”,她说,“在这里,每天有人端饭给我吃,端水给我喝,还有人陪我聊天,比家里好多了”。老人的腿脚早已康复,却一直舍不得离开夕阳红康老院。
10年前,孤老谢奶奶来到养老院居住,在适应院内的生活后,索性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彻底把养老院当成了家。“这里就是我的家,大家都是我的亲人。”谢奶奶说,这里是她人生最后的归宿,从没想过要离开这里。
和付奶奶他们一样,老人们大多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老人都像孩子,你得哄着他,顺着他,如果老人的药钱不够了,或想吃点零食什么的,我们都会一一满足。”徐院长笑着说,“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搬。不到万不得已,这事我们不会宣布,以免老人们担惊受怕。”
徐院长还表示,很多老人过年的时候都呆在养老院里,如果离开这里,他们将无处可去。
●老人们把工作人员当亲儿女
“老姑娘,我不搬家。”见记者前来采访,91岁的杨奶奶躺在床上念叨着。
正在床边打扫卫生的闵花香忙回应:“不搬不搬,要搬也不会落下你!”
53岁的闵花香在这里工作了6年,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在老人面前扮演着儿女的角色。老人们习惯称呼她“老姑娘”,她称呼这些老人也很特别,把杨奶奶叫“亲妈”。
“叫‘妈’老太太就高兴,可是不能只叫一个,另外的会生气,必须都得这样称呼。”闵花香为了照顾这些老人,她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
每次闵花香回家,都必须偷偷地走。她说:“我一走这些老人就哭天抹泪的,怕他们上火。有次我回家没告诉‘娘’(87岁的王奶奶),回来她就要打我,问我为啥走了不告诉她。你说分开几天都不行,要是以后真不能在一起了,他们肯定得想我,我也得想他们……”
无论是闵花香还是另外14名护理人员,都舍不得跟老人们分开。“虽然他们常因为小事吵架,也会发脾气惹我们生气,可还是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说话的是李耀头,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近10年。在他的眼里,这里住的都是“老小孩”。
●两个月来新址一直未找到
一楼的一个房间,10多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谈论这件事,一位老奶奶情绪有些激动,眼含泪水说:“我们有些老人在一起相处都六七年了,有的甚至十年了,能没有感情吗?去年过年,跟儿女回家的没有几个,我们在一起开联欢会,吃年夜饭,比家里还热闹。我们不能分开!”
“你走哪我们跟到哪,不能撇下我们不管。”88岁的张爷爷跟着徐院长生活了11年,他在这里除了这么多“女儿”,还有一些离不开的老伙伴。
徐院长也放不下这些老人。最近,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地点搬家,但是面积至少得1000平方米,看了几处,不是面积太小就是租金太贵。
“我们从今年4月初就开始找场地搬迁。”徐院长很无奈地说,由于该院中绝大多数老人身体都不好,所以难免有一些救护车会进进出出,更会有一些老人在院内病逝,很多房东觉得这不方便也不吉利,因此不愿意把房屋借给养老院,这也是养老院苦寻两个月来仍然没有找到合适去处的原因之一。
“但房东也很近人情,让养老院尽快找地方,并把搬迁期限延长到6月底。”徐院长说。对此,房东单位负责人杨女士告诉记者,夕阳红康老院是四五十年代建的木质结构房子,由于县城规划的原因,计划修一条公路通过这里,“而养老院正好属于拆迁范围,我们没有办法才会要求养老院搬去他处。”
“当然,在养老院没有找到合适场地搬迁之前,我们是不会硬让养老院搬走的。”杨女士表示,拆迁还没开始,不会急于让养老院搬走。
●“如找不到新地方,我们就要关门”
“我们真心希望能够将这个养老院办下去。”徐院长感叹说,“现在只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好心人帮我们留心合适的场地,好让老人们可以在养老院中安度晚年。”
“要是找不到怎么办?”记者问。听到这句话,徐院长突然沉默了,好一阵子才开口:“如果找不到新地方,我们可能就要关门了。”
一旁的护理人员闵花香性格直爽,一下子打断了徐院长的谈话:“千万千万别说找不到,这句话能把我们这里的老人全弄哭了,他们哭可没法哄,有的都得急出病来!”
眼看“期限”将至,夕阳红康老院何地安家?或者停办?徐颖已经没了主意。大家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为这82位老人找个“家”。